上銘建設股份有限公司

最新消息

NEWS

致母親的包容-建築師打造後現代「母親之家」

  • 2016.04.26 / 建築欣賞

致母親的包容-建築師打造後現代「母親之家」 | 上銘建設股份有限公司
致母親的包容-建築師打造後現代「母親之家」 | 上銘建設股份有限公司
致母親的包容-建築師打造後現代「母親之家」 | 上銘建設股份有限公司
致母親的包容-建築師打造後現代「母親之家」 | 上銘建設股份有限公司
致母親的包容-建築師打造後現代「母親之家」 | 上銘建設股份有限公司

如果要送一份,能讓媽媽終身難忘的禮物,一般人會怎麼做呢?若能親自蓋一棟的房子,然後用媽媽的名字命名,相信絕對能讓她感動一輩子!20世紀後現代主義建築師,羅伯特·文丘里,就為母親打造了這樣一座「母親之家」(Vanna Venturi House)。這棟住宅,在後來還被奉為第一座後現代主義建築,在現代建築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。然而這棟大師級的作品,它的外型卻讓常人聯想到小朋友自己做的母親節禮物─看著不太端正,材料費顯然也不多,而且,通常不怎麼好看。

第一座就很反骨,超時代建築的背後

母親之家建於1964年,建築界還是現代主義建築的時代,當時從未產出建築作品的文丘里卻正面挑戰以理性、簡約為美的主流,費時了6年,完成這座充滿了顛覆性元素的第一棟建築作品。在外觀上,文丘里賦予房子少見的綠色,意圖打破現代主義大師馬歇爾‧布魯耶所說『房子絕對不要漆成綠色的』;他用單個不連續的窗戶,諷刺現代主義喜歡整面牆開窗;又在房子正面加上兩道突兀的木條裝飾,和現代主義去除裝飾的主張唱反調。文丘里最著名的一句話,是他反對現代主的經典教條「少就是多」(Less Is More),直言道「少即乏味」(Less Is Bore),成為這位後現代主義之父的代表名言。他認為住宅就像住在其中的人,從來都不是簡潔的(Simple),而母親之家就是他建築學說「複雜與矛盾」的具現。

他送母親一個家,她送兒子一座舞台

文丘里的建築師之路,源自他父親未竟的建築夢,他做過設計相關工作的母親同樣十分支持,兩人的努力讓文丘里得以從普林施頓大學畢業,並當上了建築師。在父親過世後,她毅然決定搬離他們的老家,向這個還沒蓋過半棟房子的建築師兒子下訂單,不限時間長短,請他設計一棟簡單的、盡可能將房間放在同一樓層的住家。房子的內部設計可看出文丘里所強調的「複雜與矛盾」,譬如大的不合常規的壁爐,以及盡頭是一道牆的超窄樓梯,種種跳脫常規、不合乎比例的內部設計,都為實現建築師理想中「處處都是驚喜」房子。其實這麼複雜又充滿驚喜的房子,並不太符合老一輩的居住習慣,但文丘里的母親仍選擇搬來此處,晚年還接待了不少前來參訪的建築界人士,這座以她命名「母親之家」(Vanna Venturi House),雖然不是專為這位母親所設計,但卻是代表母親對文丘里的期待,建築師送給母親最好的禮物,不僅是他憑著「母親之家」成了一名真正的建築師,還是他讓母親親眼見證,一個新的建築時代,由他而開啟。

分享: